我们平时讲“精气神”指人的精神状态良好,神采奕奕,精力充沛。其中“精”指精力充沛,体力旺盛;“气”指精神饱满,意志坚定;“神”指精神状态良好,神采奕奕。但在中医学说里,“精”“气”“神”被称为中医“三宝”,精是生命的本源物质,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,神是生命活动的本身。神去则气化停止,生命也就完结。因此,神是人体生命的根本。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
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:“形与神俱,不可分离”,形是指形体,人的身体,形乃神之宅,神乃形之主。就是说人身体的健康与精神活动及其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。“形与神”二者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,无形则神无以附,无神则形不可活,二者相辅相成,不可分离。
讲这个大家还不好理解,那么我们再看看中医认为人们的精神活动与得病的关系,我们就会理解这个原理。中医认为“怒伤肝”,“喜伤心”,“思伤脾”,“忧伤肺”,“恐伤肾”等,以上精神活动对人体脏器影响不是一定会产生的结果,但长期的或者剧烈的精神活动大概率会造成人体脏器的损伤。这就是精神意识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,这种辩证观点对疾病产生原因分析无疑是正确的。因此,中医治病除了治疗人体器官本身的病变以外,还要对产生疾病的本源进行干预,往往会收到良好的疗效。
从“精气神”三者关系来看,中医还得出了自己的“养生学”和“治未病”的观点。根据形神统一观,养生防病,延年益寿。既然喜怒忧思恐可以伤害五脏,那么我们平时尽量远离大喜大悲,大怒大恐,忧愁烦躁的情绪影响,这样就会“精气不散,神守不分”,从而达到“形与神俱,尽终其天年”。
同时,中医认为人为什么会得病?一是外部的因素,贼风邪气侵害人身体,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各种病毒与细菌的感染,另一方面,为什么同样的病毒侵害,有人会得病,而有人不会呢?这就是内部因素,每个人个体体质有差异。当一个人体质内部阴阳平衡被破坏,阴阳失调,病毒就容易侵害。因此,中医认为:“夫邪之生也,或生于阴,或生于阳。其生于阳者,得之风雨寒暑;其生于阴者,得之饮食居处”。可见,生活在大自然的风雨寒暑中的饮食男女,人人都有得病的可能。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少生病或者不得病呢?中医认为邪气虽然有发于阳和发于阴的不同,但发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体正气的强弱,这就是中医强调的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观点,也是中医“治未病”主要是培养人体正气为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