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又一个基本特点,是中医学在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中有别于其它医学的显著特征,是中医学独有的一种临床诊疗体系。
要讲清楚辨证论治,我们必须从“辨”和“证”两个字开始谈起。不是学中医的,一般会认为这两个字运用不当,大家熟悉辩证法,辩证地看待问题,用的就是“辩”而不是“辨”。谈起病症用的是“症”而不是“证”。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,“辨”是辨别,分辨的意思,而“辩”是辩解,辩论的意思,由此可见,中医学时的辨证诊治就不能用“辩证”论治。
中医的“证”是指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全方位的概括,它包括了疾病的部位、原因、性质,以及人体正邪关系的最本质的反映,是疾病的“证候”,比症状的“症”更深刻、更全面、更准确的揭示疾病的本质,是在望闻问切基础上辨证所得的结果,而不是疾病所表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症状。从文字学上,“证”与“症”可以通用,但在中医学里绝不能把“辨证论治”写成“辨症论治”。中医学里“证”与“病”也不同,因为中医认为“一病总有数症”,也就是说中医是通过“辨证”来“辨病”,“辨病”之后再进一步“辨证”,通过望闻问切将采集到的个体特征、症状,通过分析与综合,辨清疾病的证候,在此基础上“论治”,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,确定相应的诊疗方案。这个过程就是“辨证论治”。
举一个例子,有人初起发热、头痛、鼻塞,就医时医生通过以上症状初步进行辨证,得出结论为感冒病。但同样是感冒,每个患者症状又不同,有人流浓鼻涕,有人流清鼻涕;有人发热,有人不发热,等等。这个时候中医就需要进一步辨证,中医认为感冒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种不同的证,只有把感冒所表现出“证”是属于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,才能确定用辛温解表还是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。同是感冒病,但如果是风寒证,而用了辛凉解表药,病情不仅没有控制,反而会加重;如果是风热证,用了辛温解表药,效果也会反之。只有正确的辨证,才能得出正确的治法和开出有效的方药。这也说明中医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诊治的道理。
辨证论治反映了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治疗,也不是不分主次、不分阶段、一药对一病的治病方法,而是辨清疾病的发生的原因、发展的过程、以及在个体体质正邪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的诊疗结果。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,中医治病不仅重视“病”的异同,也重视“病机”的区别,这就产生了同样是感冒,发病的季节不同,治法也不一样,夏季感冒多以感受暑湿邪气,因此治疗常用芳香化浊的药物以祛暑湿。
总之,中医在诊疗过程中重视患者自觉症状以及望闻问切合参,分析综合,认识疾病的本质,为临床诊疗提供确切的依据,这就是辨证论治。
|